泄密行为:违规传递、处置、拍摄、存储涉密文件
近年来,随着保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保密宣传教育的逐步加强,各机关单位对保密的管理力度也逐渐增强,部分机关、单位公务人员的保密意识有所提升。但在日常办公中,失泄密事件仍时有发生。究其根本,部分公务人员对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、制度落实不严等诸多问题。
因此,我们列举了部分由于思想麻痹、疏忽大意、贪图方便、管理松懈等原因导致的失泄密案例,并从日常办公角度,分析了泄密原因,提出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。
日常办公泄密案例
1.微信传递涉密文件
公文流转、通知传达是机关单位日常办公中最常接触的工作,很多时候会面临涉及人员多、范围广等问题,部分人员为便于工作,加之信息化时代下微信等综合社交平台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,选择使用微信传递涉密文件,为泄密埋下隐患。
案例1
2019年,某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齐某到市委发文室领取1份涉密文件,需要给该市3个协会的办公室主任阅知。齐某擅自用手机拍摄文件,通过微信发送给市私营企业协会办公室主任黄某、消费者协会办公室主任王某,电话通知个体劳动者协会办公室主任徐某到黄某处阅知此文件。黄某为及时传达文件精神,违规将齐某发来的涉案文件图片,转发至其所在协会工作群,造成泄密。
案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给予齐某、黄某党内警告处分,将齐某调离文书岗位。
2.违规处置涉密文件
原则上来讲,涉密载体只要存在人与人之间转手交接,就应当作出文字记载,包括收发登记、传阅登记、借用登记、复制登记等。
但在实际操作中,无登记或登记不全的情况非常普遍,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人员不负责任或疏于管理,并且执行保密制度不力。
案例2
2018年,某集团公司副主任周某签领了中央文件机要件,内含一式2份的秘密级中央文件。周某将其中的1份文件进行了存档,另1份文件按程序进行流转传阅并做好登记。当到中央文件管理规定退还日期时,反复查找仍未找到那份存档的秘密文件。据周某本人回忆,其在未履行保密审批手续的情况下,将存档的中央文件连同其他需销毁的文件一并送去销毁了。
案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给予周某党内警告处分,扣发2018年度绩效奖金5000元,并对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。
3.违规拍摄存储涉密文件
公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大量政府、机关文件,其碰到涉密文件的概率要相对高很多。在办公移动化的背景下,部分人员为图方便,未严格区分涉密载体与非涉密载体,用连接互联网的设备查看、处理涉密内容,造成严重后果。
案例3
2019年,某局工作人员李某被发现,其名下连接互联网的非涉密计算机中存储大量标密文件资料。经查,其中包含1份机密级、1份秘密级国家秘密,均系2017年某省挂职干部吴某存入,其为便于汇报工作,使用手机对涉案文件进行拍照记录,在将手机接入非涉密计算机、通过手机助手软件处理相关照片时,误将相关图片导入该计算机中。
案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对吴某及其挂职所在处室负责同志进行批评教育。
4.保密审查不严格
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,是涉密信息保护的最后一道“安全阀”,将涉密信息保住守好,信息公开才能平稳推进。而部分单位保密审查制度形同虚设,相关责任人忽视审查程序和责任,导致保密审查走过场,造成泄密案件的发生。
案例4
2017年,某局网站被发现刊登了2份机密级国家秘密。经查,2016年12月,该局收到两份通知,各附1份机密级附件。由于当时单位已放假,书面转发不能及时发放到位,该局工作人员李某按照局领导王某批示要求,安排祁某通过网站转发。祁某仅核实通知未标注密级,未核对附件是否标密,直接将其刊登在门户网站上,造成泄密。
案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给予王某行政记过处分,给予李某和祁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。
日常办公失泄密,原因几何?
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,日常办公中造成失泄密,原因无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。主观上,未对国家秘密泄露的危害有深刻认识,为图省事造成泄密;客观上,未严格执行各项保密要求,令不行、禁不止。
思想上不够重视
部分机关单位公务人员平时麻痹思想严重,管理不落实、防护不到位,久在密中不识密,对“违规”习以为常,放松了对涉密文件资料的管理。部分公务人员保密意识淡薄,对国家秘密漫不经心,对保密规定熟视无睹,传递秘密不依法依规进行,心存侥幸、疏忽大意造成泄密。
02行动上不讲规矩
随着保密工作的不断发展,我国对于涉密文件资料管理的规定是健全和完善的,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、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以及一些专门性规定都作出了明确要求。然而,实践中还是存在违反保密规定的情况。上述案例在不同方面都违反了涉密载体管理的有关规定,由此造成国家秘密泄露。
尝敲“保密钟” 绷紧“保密弦”
保密教育
开展保密教育,强化保密思想防线。机关、单位要梳理日常保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,明确风险点和防控重点,切实加强对干部职工的“两识”教育,使其时刻绷紧保密弦。
02
保密监管
加强保密监管,强化日常保密管理。一方面,严把涉密文件流转程序,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;另一方面,强化保密监督检查力度,定期开展专项保密检查。
03
泄密惩处
加大惩处力度,压实保密主体责任。必须进一步强调保密纪律“红线”,严格落实保密主体责任,对发生的失泄密案件严肃追责,推动各项保密规定和要求的落实。
参考来源:澎湃新闻、《举案说法 警钟长鸣——近年来典型失泄密案例警示录》
转载自:贵阳保密微信公众号
往期推荐